(通讯员 张梦婷)3月24日下午,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水产科学菁英班”第三次授课于水产楼109举行。本次授课以“鱼类低氧适应与耐受的遗传基础”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武汉主讲,水产科学菁英班全体成员参加本次授课。
课堂伊始,肖武汉指出,集约化养殖是我国水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每年各地都会出现低氧引起的“泛塘”、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培育耐低氧、抗病的鱼类新品种。“做科研要有自己的哲学思维,科学研究首先要提出科学问题,再寻找技术方法去解决问题”,肖武汉表示,此研究目标围绕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即鱼类耐低氧的遗传基础是什么、鱼类抗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是什么以及鱼类低氧信号转导与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如何交互作用、其分子机制是什么,并对此展开了详细讲授。
随后,肖武汉就如何应对水体缺氧引起的鱼类“泛塘”现象进行了深入讲解。科研团队明确了研究目的,即阐明鱼类低氧适应与耐受的机制,为培育耐低氧鱼类新品种奠定基础。肖武汉还为菁英班同学们论述了“非HIF依赖低氧信号转导通路”、“鱼类耐低氧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鱼类耐低氧性状相关基因的在体生物学功能解析”、“鱼类耐低氧性状相关基因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解析”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受益匪浅。“科学研究随时要转变思维,其实科研并不神秘,只要你肯想敢做,百分之九十九的目标都能达到。”肖武汉如是说。他还给同学们提出建议: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科研选题时,最好能够参考国家的重大需求,并且不要局限于阅读本专业的研究论文,应广泛涉猎,时刻关注Nature、Science等权威学术期刊的相关报道。
最后,肖武汉说到,水产领域正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出自身的科研能量,他表示对菁英班同学们寄予厚望,并诚邀有志之士投入科研,共创我国水产领域研究的辉煌。
链接:肖武汉,博士,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鱼类低氧耐受与低氧适应的遗传基础;(2)低氧信号转导调控的分子机制;(3)低氧信号转导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4)低氧信号转导与肿瘤转移。
审核人:吴昊
肖武汉老师授课(供图 包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