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ABOUT US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耕读】体味苏绣唯美 助力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16-12-03来源:bat365手机版app

  核心提示:7月8日bat365手机版app9名同学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踏上了探访苏绣的耕读路。

  (通讯员:牟璐)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位列中国四大名绣,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与艺术魅力。虽然系出名门,风姿卓越,但是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苏绣的推广和传承也出现了危机。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7月8日,bat365手机版app9名同学踏上了探访苏绣的耕读路。

  来到苏州后,队员们便马不停蹄的忙活开了。在为期一周的实践过程中团队先后参观了中国刺绣艺术馆,姚琴华刺绣艺术馆,镇湖刺绣协会等苏绣文化场馆。队员们走访了大大小小100多家的苏绣制售商家,和一位位绣娘深入交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卢福英女士也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在与卢福英女士的交流中,同学们得知苏绣作为一种艺术品,它的创作需要灵感,它的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苏绣的制作也学要有的工匠精神。

  卢福英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刺绣的知识

  通过调研,同学们了解到,除少数刺绣大师的销售情况较好之外,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近年来苏绣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在产品形式方面,虽然已经形成多元化模式但是产品样式不够新颖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苏绣的传承同样面临困境。绣娘要有美术功底以及长时间的训练。但由于技艺大多是口口相传,很多针法的表达难以书面化,手工刺绣的颜色多变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刺绣也是一种考验耐心的技艺,有时一幅比较复杂的作品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需要多位绣娘的配合,绣娘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大概是8到9个小时,甚至更长。对于这样复杂而且长时间的工作,很多年轻人选择了放弃,而年纪大的绣娘文化程度有限,接受能力差,这样的现象给苏绣的传承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采访镇湖刺绣协会副秘书长裘星老师 

  前景也并非一片灰暗,因早年交通闭塞,这里的人只能自给自足,靠刺绣为生,所以保留了大批精通于刺绣的人,同时,又恰逢国家出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政策,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苏绣产业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政府也在积极投入力量,着力苏绣产业的宣传推广和创新。

  通过调研,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一丝一线绣出的不仅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老员工,应该走近这种美,欣赏这种美,传承这种美。队员虞炯莹更是深深爱上了苏绣,并尝试着自己绣一幅简单的挂件。队长牟璐表示:“此行是唯美的、丰硕的,苏绣之美不仅美在其精巧绝伦、惟妙惟肖,也美在一针一线的考究,经年付出的坚韧。我们要将这份唯美带回华农,让更多的老员工领略苏绣之美,让苏绣的传承更进一步。”

  审核人:蔡徐涵